译自:It’s Time for ‘Maximum Viable Product’
在毁了你的软件之前,别加新功能了
“功能蔓延”就是我下一个乐队的名字了。
“功能蔓延”毁掉了太多优秀软件!
我们都目睹过这种悲剧发生在我们钟情的app上。我们下载了一个初期版本,它们是如此完美!恰好满足需求,让人爱不释手。
之后没过多久,程序员和产品经理们开始往里面塞各种各样的功能,或许其中一些是有用的。但是不久之后,他们开始塞进更多的复杂的装饰等等,这使得app变得异常拥挤,失去了原有的简洁之美。
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在上世纪90年代,当时我在Mac上使用Microsoft Word。我购买了Word 5.1版本,它让我感到震撼!它设计精妙,能完成我想做的每个重要事项,没有任何多余功能。(很多人都有同感:正如Word 5 for Mac的一位开发人员写到,“即使在今天,仍然有人说Mac Word 5.0/5.1是我们曾经发布过的最好版本。”)
好景不长,之后的几个版本,“功能蔓延”开始堵塞Word的血管。微软加入大量新的格式化形式、查看文档方式、执行邮件合并和添加复杂布局的工具。眨眼间那个20世纪90年代的优雅、“恰巧完美”的特质荡然无存。工具栏变成了一个3英尺高的怪物,几乎没有空间展示你到底在写什么。我上面展示的图片是真实的截图;还有另一张…
我的天。
这种剧情在无数产品上重演。创建于2006年的Facebook,最初的理念很简单:让人们在网上发布他们的日常,方便朋友看到。很快,Facebook添加了新功能,比如发布图片或“戳一戳”。等到2008年,News Feed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个产品,让它本质上成为一台令人上瘾的间歇性强化老虎机。不久后,Facebook的产品团队改进了算法,推广最“激动人心”、“引人入胜”的帖子,创造出了今天源源不断的点击诱饵和垃圾信息。
我听过很多人讨论同样的剧情发生在Instagram上,这个app最初的使命非常清晰:让人们分享照片。但是几年后,由于高管们担心他们会失去Snapchat和TikTok的年轻用户(并且因此失去赚钱的机会),导致app页面上充斥着视频,时间轴上充斥着糟糕透顶的广告。
我敢打赌,你一定也见过类似的app膨胀。在Acrobat变成一个需要登录的“服务”之前,我更喜欢它。在Google Chat只是一个干净的老派独立聊天软件时,我知道很多人非常喜欢它,直到它和Google Calendar、Gmail交织在一起,变成视频会议之类的一团糟。
程序员就是热衷于开发
我们对功能蔓延的埋怨只是因为我们怀旧吗?也许吧。我们都会和软件的最初版本坠入爱河,就像是爱上一支乐队的首张专辑一样,把它和我们年少轻狂的时光联系在一起,然后当乐队继续前进时,我们却感到焦躁和不满,“伙计,你变了!”至于软件公司,他们有很多理由来解释为什么要添加这些新功能。用户需要它们!虽然可能只有1%的人需要那些功能,但这些用户非常重要!而且,无论如何,我们必须和竞争者保持同步。要么跟上,要么淘汰!
这样说也是合情合理的。但是,有时候软件确实会因为功能蔓延变得异常臃肿。你明白为什么会这样,程序员热衷于不断开发新功能,市场营销人员需要推销新东西。添加新功能、发布新代码,听起来有趣又刺激。维护一个已有的软件?哎呀,太没意思了。
这造成了很多功能蔓延。
让我们来谈谈“最小可行产品”…
这个周末我开始觉得,也许我们需要拥抱一个新概念:“最大可行产品”。
这是一种将“最小可行产品”翻转过来的思维方式。
硅谷提出的“最小可行产品”备受推崇,如果你有一个软件创意,你应该尽早发布产品,只要能用就行。当然,这个软件可能非常简单,但是如果它能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,那就去发布。
这样你就能领先竞争对手,你还能早点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有人需要你的产品。”一开始不要浪费时间添加大量功能,只需要发布基本功能,看看人们是否喜欢它。”
确定一个产品所必须的底限,然后从那里开始。
…将其做成“最大可行产品”
这是你在Pixabay上搜索“最大”时的结果,不太确定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问题是,我们可以将这个有用的概念翻转。
如果更多的工程师能培养出产品应该具有的最大功能上限的感觉,然后选择停在那呢?
如果更多的软件公司决定:“嘿!我们产品的功能已经十分完美了,我们已经做完了。这个产品很棒,不需要再添加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。”
当然了,这样做有风险。停滞不前会让产品变得过时,其他竞争对手可能会蜂拥而至。
但是这也可以意味着,你对自己的出色设计有信心。
事实上,我最喜欢的一些软件感觉就是“最大可行产品”。它们似乎是很成熟的软件了,它们意识到不需要再大幅迭代,增加新的功能或者特性了。比如,我用Scrivener写文章已经十二年了,文字处理这个领域充满竞争,但是我没有发现Scrivener有任何的功能蔓延,它坚守初衷。还比如Logic Pro,我用它制作音乐也已经十二年了,虽然它添加过新的乐器、效果,但它的做法很谨慎,没有在用户界面上堆砌看不到头的功能,但是其实它面临着大量的竞争,包括Pro Tools、Ableton Live等。
我不是唯一有过这种思考的人。不同版本的“最大可行产品”已经存在多年,Joe Leech在2014年对这方面进行过很好的讨论,还有一些包括Quora在内的许多相关讨论。